20世紀80年代以來,學校依托傳統優勢農科,理農結合培植發展生命科學,通過交叉培植、整合集成、發展鞏固、帶動提升,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提升傳統農科。經過40多年艱苦奮斗,形成了以農科為優勢,生命科學為特色,農、理、工、文、法、經、管、藝等多學科相協調,學科優勢特色明顯,新興與傳統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格局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學校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,堅持“四個面向”,扎根中國大地,強化內涵發展,建高峰、強優勢、促交叉、固基礎,建設一批國際領先、農業和生命科學優勢領域達到世界一流的學科;加快推進學科交叉融合,提升農科和生命科學國際影響力與行業影響力;圍繞新工科、新農科實現工科提質與交融;發揮基礎學科支撐作用;提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社會影響力,努力構建優勢與特色學科統一、基礎與應用學科協同、傳統和新興學科促進、有利于學科健康發展的學科生態體系。
國家“雙一流”建設學科
生物學
園藝學-作物學學科群
畜牧學
獸醫學
農林經濟管理
其中,園藝學、畜牧學、獸醫學等3個學科獲批第二輪雙一流“建設一流學科培優行動計劃”申報資格。
ESI全球排名前1‰和前1%學科領域
根據科睿唯安(Clarivate Analytics)2023年3月發布的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(ESI)統計數據顯示,我校12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%,2個學科進入前1‰,分布于農學、生命科學、理學、工學、醫學、社會科學等6個門類。其中,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%學科(植物與動物科學、農業科學,生物學與生物化學、環境/生態學、微生物學、分子生物與遺傳學)實現農學、生命科學2個門類全覆蓋,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‰學科(植物與動物科學、農業科學)實現農學門類全覆蓋。
學科門類 (學科數) |
ESI全球排名前1%學科領域 |
ESI全球排名前1‰學科領域 |
學科領域 |
首次進入時間 |
學科領域 |
首次進入時間 |
農學 (2) |
植物學與動物學 (Plant & Animal Science) |
2013.05 |
植物學與動物學 (Plant & Animal Science) |
2017.09 |
農業科學 (Agricultural Sciences) |
2013.05 |
農業科學 (Agricultural Sciences) |
2019.03 |
理學 (5) |
化學 (Chemistry) |
2015.03 |
|
|
生命科學 (4) |
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(Biology & Biochemistry) |
2015.05 |
|
|
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 (Molecular Biology & Genetics) |
2016.03 |
|
|
微生物學 (Microbiology) |
2016.11 |
|
|
環境科學/生態學 (Environment/Ecology) |
2017.05 |
|
|
工學 (3) |
工程科學 (Engineering) |
2019.01 |
|
|
材料科學 (Materials Science) |
2021.05 |
|
|
醫學 (5) |
藥理學與毒理學 (Pharmacology & Toxicology) |
2021.05 |
|
|
免疫學 (Immunology) |
2022.03 |
|
|
社會科學 (2) |
社會科學總論 (Social Sciences, general) |
2023.03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