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獲批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:農業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“張之洞”實驗班(2007年獲批)、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(2008年獲批)。
農業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“張之洞”實驗班
“張之洞”班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,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、具有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和高度的社會責任心、具有深厚的科學和人文素養、基礎扎實、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強、個性與人格健全發展、能引領現代農業和社會建設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。學校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良好的教育資源,給學生提供在課程修讀、科研訓練、實踐鍛煉等方面更豐富的選擇和教育機會,因材施教,給予學生發展個性的充分的自由空間,促進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。1-2學年實施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相結合的通識教育,大力加強科學基礎和人文基礎學習及科學研究基本思想、基本技能訓練,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,為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;3-4學年完成學科交叉和綜合背景下的專業教育。學生根據志趣和特長,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專業,構建具有特色的知識體系,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學會認知和創造,重在開闊視野,擴大知識面,強化實踐教學和科研訓練,深入開展社會實踐,以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領袖潛質。
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
華中農業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2002年首批設置的36個基地之一,也是國家2003—2005年連續三次年檢為優秀的基地點。學校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,主任委員是中國科學院院士、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、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、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張啟發教授。
技術基地以培養“少而精、高層次”的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人才為目標,堅持“立足教育,面向產業;立足創新,面向創業;立足本科教育,面向本科與研究生全程教育”的辦學思路,實行“本碩”貫通培養,以創新、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,上、中、下游相結合,強調應用能力培養,偏重強調下游技術與產業化知識、能力與素質培養。堅持精英教育,致力于培養未來的行業領袖,本科人才培養的主體是知識、能力、素質協調發展的復合型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。
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創新、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,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,以終身教育、素質教育、個性化教育等理念為指導,吸收已有經驗和教改成果,整合集成,系統優化,從培養目標、專業方向設置、課程體系、 培養途徑、教學運行和組織機制、考核機制等6個方面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構建。在通識教育基礎上,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,推遲學生專業定向時間,先接受廣博的通識教育,再確定專業模塊,再進行分流培養。加大學術活動、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的比重,將人才培養的途徑從校內延伸到校外,如直接與科研院所、企業進行合作培養,積極實施多形式、多途徑的學、研、產一體化的綜合性培養途徑。